2023年春节档电影掀起观影热潮,上映作品品质获得观众普遍认可,多元类型和不同代际导演的创作力丰厚绵长,释放出中国电影的巨大潜力,亮眼成绩有力提振了电影行业的信心。
2月8日下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人之家召开。研讨会从影片的艺术价值、技术创新突破、题材类型构成以及产业发展动态升级等多重维度,探讨、分析、总结春节档电影现象透视出的电影产业发展的潜力、趋势和新机遇,总结成绩、展望未来,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铸就电影文化新辉煌。

张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作为3年疫情后一个十分特殊的档期,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增长强劲,全面“飘红”,极大地提振了电影行业的信心,说明人才还在、观众还在、市场还在。和大家共同探讨春节档电影的收获和经验对中国电影的未来至关重要。

陆亮
国家电影局副局长
期待这个令人难忘的春节档热潮能持续下去,期待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和热情能持续下去,期待春节档后其他连续的档期能把火爆的市场热度持续下去,期待中国电影人团结奋发快乐的精气神能持续下去,期待主题积极、百花齐放、类型丰富、风格各异、佳作纷呈的创作形势能持续下去,期待体现中国电影精神的影片走向世界的势头能够持续下去,期待电影理论界、评论界对中国电影深入解析并与创作者形成良性互动的风气能持续下去。

张丕民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电影人就是一脉相承,一棒接一棒跑到今天,大家都很努力,2023年春节档的优异表现说明中国电影人的考试答卷合格了,接下来希望大家在题材创作、影片供给等方面继续努力,在宣传、发行体系的建立和整体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上,作出新的成绩。

王一川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
春节档上映的6部影片,总结为“上天(《流浪地球2》)”“入地(《无名》)”“下海(《深海》)”“替换(《满江红》《交换人生》《熊出没·伴我熊‘芯’》)”4个关键词。中国观众会乐于观看何种影片无疑成为影片制作方考虑的首要问题,也是探讨春节档贺岁影片的影像状况的重点所在。

侯克明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2023年春节档可以用“三有”概括:“有思想高度和文化内涵,有美学品质和艺术追求,有观众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支持。”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创作者们要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创作出更多观众喜欢的电影作品。

陈旭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今年春节档电影体现了某种新主流电影可持续发展的意向。以《流浪地球2》《满江红》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获得高票房与好口碑,证明了此类型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支柱之一,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流浪地球”系列和“熊出没”系列在春节档期的持续火爆,则印证了国产系列电影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张卫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
春节观影成为中国观众的“新民俗”,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达成了全民观影的感动和热情,表现出中国电影强劲复苏的活跃态势。今年春节档电影分为六大特点:喜乐的杂糅、情感的牵引、精神的放射、叙事的烧脑、品牌的效应、表现的多元。

赵宁宇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
导演、编剧、演员
春节档电影是电影产业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化危为机、团结协作的成果,为2023年春节档之后的中国电影创作开了新局。希望后期的暑期档、十一档、下一个春节期间,我们有足够的“子弹”,有足够的‘粮食’,作为从业者,我们既往前“冲锋”,也在后方“运军粮”“做军鞋”,同舟敌忾、同心戮力,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走到底。

皇甫宜川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当代电影》主编
这次中国电影与中国观众通过春节档进行了一次更多元、更深层次的交流。《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表现出良好的市场效果,反映出观众在娱乐和审美上更高、更复杂的需求。春节档也再次表明电影多样化是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广大观众不断提高审美需要的重要基础。

李春利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今年春节档的影片类型足够多样化,大部分作品都老少咸宜,也能够在主流价值传达和商业诉求间寻求到某种平衡,同时还因高科技手段的赋能实现了真实的沉浸式体验,这无疑吸引了更多一家三代观影的观众走进影院。其次,“后电影效应”也应该被关注。

刘嘉
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电影产业研究专家
今年《流浪地球2》在北美市场和国内同步上映,虽然上映影院比较少,但是第一周票房达到135万美元,单厅的成绩超过热映的《阿凡达:水之道》。多年来,中国电影都是产品经济配不上服务经济。今年有了“开门红”,但是我们的路还很长,就看有没有足够的产品来解决供给侧的问题。

陶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录音师
很多电影人对电影是一种热爱,一种热情,这种热情才是强劲势头的源头。要通过今年春节档的多样性,让观众知道电影不是只有一部或者两部。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很多有自己想法的导演、制作人,他们的电影一直在考量推动中国电影的多样性、学术性。

陈宇
导演、编剧
北京大学教授
《满江红》原创剧本编剧
春节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档期,张艺谋导演曾说过,这个档期“是中国电影人向全国人民交上的答卷”,很多平时不看电影的人也会在春节期间走进影院。通过多年来对电影产业的观察和研究,有两个关键词影响了我的创作,第一个关键词是“类型电影创作方法论”,第二个关键词是“新主流电影”。

龚格尔
《流浪地球2》制片人、编剧
《流浪地球2》将进一步“走出去”,在更多海外市场上映。计划于3月6日在俄罗斯上映,然后于3月底和4月初在非洲上映,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想进一步让中国电影跟更多的世界观众见面,这也是我们这次想做的一个小小的努力。

王红卫
监制、编剧、策划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
有些同志建议,把科幻门槛、知识点降低一些,把线索砍一些,时长压缩下来,对观影人进影院和排片比较有利,也可以保证票房高。我们没有选择这条路,因为我们身上更重大的责任是去做一部更好、更新、更加符合科幻电影概念的电影,而不是去冲击某种记录、某个票房数据的电影。

张大勇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经理
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经理
创作者坚持自己的路是应该的,做市场要建立好作品和观众之间搭建的桥梁。电影有属性、观众也有属性,每个渠道媒体也有自身的属性,我们要对接好属性,放在更合适的位置,创造更高的票房。

刘鹏
猫眼研究院院长
今年的春节档有33%的用户是低频的(第一次来看电影),能不能留住要看后续档期,需要更多的类型片弥补非大档期的环节。希望各环节与市场能进行更快地交流,有更多好的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