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
首页>理论评论>评论专区

文艺观察|在深刻把握连续性中涵养新时代文艺的文明根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①

时间:2023年08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文新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并将“突出的连续性”排在首位,强调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是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历史脉络的精准概括,也是把握中华文明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必然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前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从语言文字到思想体系,从文化传统到科技发展,突出的连续性充分表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旺盛生命力。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中国文艺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哲学智慧、精神气质,又彰显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连续性。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和篆书,到演变简化的楷书、隶书、行书,赋予了书法艺术浓厚的底蕴。从先秦时期的瞽矇说唱、俳优表演,到隋唐时期的俗讲、变文、讲经,再到宋代的讲史、唱赚、诸宫调、鼓子词等,展现了现存500余种曲艺形式滥觞流变的清晰轨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代表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艺高峰,更是让我们拥有无比自信、赢得未来的精神珍宝。中国文艺犹如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流江水,又似银河中璀璨的群星,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智慧和情感,以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书写历史、记录时代、昭示未来,催动中华文明之河奔涌向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贯穿中国文艺昨天今天明天的永恒主题。讴歌祖国、礼赞英雄,饱含并能够释放家国情怀的文艺作品最能够赢得人民群众喜爱,最能够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无论是史诗《江格尔》《格萨尔王》《玛纳斯》,还是电影《焦裕禄》、豫剧《花木兰》、电视剧《渴望》《亮剑》,以及新时代以来创作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人世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其中蕴含的英雄气、中华情、民族魂支撑起这些文艺作品流传广远、成为经典。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文艺传统,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的中华美学,同样是中国文艺一以贯之的内在价值以及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重要标识。
  中华民族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也必将在赓续文明、创造文明中走向未来。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没有历史悠久的中国文艺,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的生机勃勃。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深刻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文艺是中华传统文艺的传承和升华,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中国文艺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用更多从中国文艺传统、形式、审美孕育而生的表达形式铸造文艺精品、塑造典型形象,当好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创造者、见证者和代言人。